斜拉索無損探傷的特點和優點
1.不破壞斜拉索橋的PE保護層,對斜拉索沒有任何損傷,對整條拉索的銹蝕、斷絲進行判斷,判斷精度是截面尺寸的 0.1%不需要經過計算和模擬驗算,檢測結果一次性打印報告。拉索的腐蝕根數和受腐蝕的程度達到截面積的5%時就要更換拉索。5%還是10%取決于執行的規范和標準,國際上所采用的標準不同的區域和國家,其判定標準也都不相同,多數國家采用5%;國內一般采用15%。
2.確定斜拉索截面銹蝕率,銹蝕量;
3.確定斜拉索斷絲根數、斷絲位置、斷絲數量;
4.能夠準確確定截面銹蝕和斷絲位置以及判斷出拉索的損壞程度,同時可以減低拉索的更換數量,節省大量的不必要的資金。
5.斜拉索安裝前的檢測是建立現代斜拉索維護管理技術的必備條件。
國內斜拉索橋拉索更換狀況
1.1988年12月建成通車的廣州海印大橋為中孔175m的3跨雙塔單索面預應力砼斜拉橋,由258根ψ5mm鍍鋅鋼絲組成,PE套管防護,其間壓注了水泥漿,套管外再纏包環氧樹脂采用玻璃鋼外殼層,由于各種因素所出現的問題,1995年5月拉索斷落和松弛,并對186根拉索全部更換,換索耗資2000萬元。
2. 1982年建成通車的濟南黃河橋為中孔220m的5跨預應力砼斜拉橋橋,拉索由67~121根ψ5mm鍍鋅鋼絲組成,鋁管防護套,其間壓注了水泥漿。由于種種因素,拉索的銹蝕已相當嚴重,危機大橋的正常營運為了預防發生突發斷索事故,1995年9~11月更換完全部88根拉索。
3.1975年建成的上海新五橋,為確保梁正常使用,提高橋梁等荷載級,對橋梁進行了加固。由于原有拉索出現病害,為了改善原用拉索的受力情況,增加了二組平行索;
4.1988年建成通車的廣東九江大橋,拉索的錨固處也出現了銹蝕等問題。
國外斜拉索的狀況
1974年原聯邦德國建成的科爾布蘭特(Kohlbrand),于1979年將88根索全部進行更換,花費600萬美元,歷經的時間僅僅是十幾年。其間由于環境等因素影響,含有侵蝕性的水從索上端侵入到拉索里面,在1976年進行過涂料防銹處理。
建于1962年的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(Maracaibo),由于環境處于高溫、潮濕、海水流入湖中,腐蝕了拉索錨固部,于1979~1981年間進行384根拉索更換,花費約500萬美元。美國的帕斯克-肯尼威克(P-K),使用期還不到10年,因拉索銹蝕原因,而更換了拉索
英國的伍埃(Wye),使用期還不到10年,因拉索銹蝕原因,而更換了拉索
